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一男子在他人车辆安装GPS追踪器获利被逮捕;|“内部员工充话费8折优惠!”“充值460元得500元!”

华盟原创文章投稿奖励计划

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一男子在他人车辆安装GPS追踪器获利被逮捕;

一名戴着帽子和口罩“全副武装”的男子,在夜色中潜入地下停车场,将一枚火柴盒大小的GPS追踪器贴在白色宝马车尾部的保险杠下,随后匆匆离开。这不是电影中的桥段,而是真实发生在清镇市某小区地下停车场中的一幕。他是谁?究竟在干什么?

自动草稿

近日,这名男子因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清镇市检察院批准逮捕,他就是暗夜里将GPS追踪器贴在车尾部保险杠下的黄某某。黄某某是一名职业找车“猎手”。

2022年开始,黄某某在“找找网”平台注册账号成为“猎手”,该平台通过向捷停车、ETCP等停车场系统发送请求数据包,后对返回数据进行解析,获取寻车客户查找的特定车辆进场时间、场所地址、所在城市等关键信息,然后推送给平台“猎手”用户端,“猎手”根据平台提供的信息找到目标车辆并非法安装GPS追踪器,再通过“找找网”平台与寻车客户结算“赏金”,此后寻车客户便能实时掌握车辆的行动轨迹。

黄某某在平台上“接单”,除去购买GPS等费用,每单利润在700余元,截至案发黄某某完成接单任务百余次,非法获利达12万余元。

自动草稿

据办案检察官介绍,公民的停车信息、车辆行动轨迹等,与公民的隐私、社会活动关联性、识别性很强,属于“公民个人信息”,这类信息被非法获取会对公民的个人安全、行动自由产生很大隐患,因此属于法律保护的范畴。获取公民个人信息需要有法律的明确授权,否则触犯法律,面临刑事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无法律授权、也未经对方同意,私自安装GPS定位,获取他人车辆出行轨迹,是对他人个人信息的一种侵犯,也对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构成了一定的危险性。对于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五十条以上的,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检察机关提醒

市民在车辆使用过程中,请留意隐蔽部位是否被安装GPS追踪器,如有,应及时报警处理拆除,以免遭受不法侵害。

“内部员工充话费8折优惠!”“充值460元得500元!”

“内部员工充话费8折优惠!”

“充值460元得500元!”

类似这样的广告你看过吗?

表面是话费充值优惠

实际很有可能落入“洗钱”陷阱

成为诈骗分子的“帮凶”自动草稿

有人疑惑

充话费怎么就变成“洗钱”了呢?

今天我们来揭秘其中套路

↓↓↓

自动草稿

近日

昆明市公安局经开分局

在开展诈骗案件线索核查工作时

发现汪女士名下的电话卡涉案

经查

汪女士得知在某购物平台

充值话费比较划算

充值460元可得500元话费

于是就在该平台进行了充值

可随着话费到账

汪女士也收到运营商短信通知

因电话号码涉及电信网络诈骗案件

被“封号”处理

暂停通信功能

自动草稿

汪女士十分疑惑

自己从未做过违法诈骗行为

怎么就涉诈了呢?

直到民警找上门

汪女士才明白

诈骗分子通过话费“慢充值”的过程

已经完成了诈骗赃款的“洗白”

而自己则被卷入“洗钱”的漩涡

自动草稿

充话费为何变成了“洗钱”?

1

步骤一:发布广告吸引受害人

诈骗分子会通过二手交易平台、社交平台、短视频平台等,发布低价“话费充值”“油卡充值”“电费充值”等各类优惠充值服务信息,吸引想要“省小钱”的潜在客户购买低价充值服务。

2

步骤二:通过“充值”诈骗洗白赃款

受害人A购买了充值商品后,诈骗分子一般会承诺“3-5天或72小时到账”,这一段缓冲时间就是被运用于境外诈骗犯罪。

境外诈骗分子收到转账后,通过赌博、杀猪盘、刷单等多种诈骗手段,对其他对象实施诈骗,使诈骗受害人B通过扫码支付、话费直充等方式,向受害人A的手机账户进行充值,完成了诈骗赃款的“洗白”。

3

步骤三:手机账号因涉案被封禁

诈骗受害人B发现自己被骗,向公安机关报案,并提交了转账的手机号码。警方立案追踪后,对受害人A的涉案手机号进行封禁处置。

警方提醒

1. 请选择正规渠道进行话费、水费、电费、油费等费用的充值,切莫因贪小便宜吃大亏。

2. 身份证、银行卡和手机卡是当下诈骗犯罪的关键要素,切不可随意出售、出借、出租个人“两卡”和身份信息,警惕填写个人信息的“钓鱼网站”,谨防成为诈骗分子的“帮凶”。

3. 无论是低价充值话费,还是刷单等经典诈骗模式,只要提高防范意识,保持清醒头脑,相信天上不会掉馅饼,就不会落入诈骗陷阱。

文章来源 :学习那些事儿、寿光公安

精彩推荐

乘风破浪|华盟信安线下网络安全就业班招生中!

自动草稿

web渗透入门基础篇|充电

自动草稿

始于猎艳,终于诈骗!带你了解“约炮”APP

自动草稿

本文来源学习那些事儿、寿光公安,经授权后由华盟君发布,观点不代表华盟网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