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数字时代,实习也能“云”上飘?|某医疗科技公司所属系统存在漏洞,致使系统大量个人信息数据发生泄漏被境外IP访问窃取。
在这个数字时代实习也能“云”上飘?
在这个数字时代
实习也能“云”上飘?
小方作为一名应届毕业生
怀揣着对职场的憧憬
却在实习路上遭遇了一场
现实版的“西游记”——
不是去取经
而是被“实习经”给取了
应届生求职难偶遇“名企线上实习”
拥有实习经验通常会为毕业生带来更多的机会和优势,尤其是在知名企业的实习经历。应届生小方一直四处寻找实习机会,却始终无果。
正当小方心灰意冷之际,在某平台上发现了“**留学”帐号推广的信息,对方声称,公司可安排百强名企的远程线上实习,包括大型公司的数据分析、AI算法工程师、通信工程、产品经理这四种实习岗位。
“只要在家参与,就能拿到导师手签推荐信和盖有大型公司公章的实习证明……”这对于涉世未深的小方来说,是不容错失的绝佳机会。于是,她毫不犹豫地加了对方微信。
10000元/月
成功当上“实习经理”?
在详细了解一番并讨价还价后,双方最终以10000元/月的价格达成了协议。签订合同后,小方在对方所谓的实习助理指导下,通过远程会议软件开展了面试培训并完成面试。完成面试后过了不久,小方的邮箱收到了一份邮件,邮件的内容是一个大型公司的抬头,说欢迎小方加入该公司担任产品实习经理职务,并在半个多月之后收到了盖有某大型技术有限公司人事专用章的实习证明。
公司辟谣
警方抓获诈骗团伙
然而,好景不长,小方在“**招聘”公众号上偶然瞥见的一则声明,瞬间将她从云端拉回了地面——“该公司并未提供远程实习、内推实习”。小方这才恍然大悟,自己原来是被“实习诈骗”给盯上了!于是立刻报警。经过警方信息研判,成功揪出了一个60余人的诈骗团伙,这伙人,堪称现代版“真假美猴王”,靠着伪造文件、冒充大公司,在实习市场上兴风作浪,专门骗取像小方这样满怀梦想却又涉世不深的年轻人的钱财。最终,这场“云端实习”的大戏,以诈骗团伙落网告终。
此次案件的成功侦破,有力地打击了远程实习诈骗犯罪,维护了求职者的合法权益。诸暨警方将继续加大打击力度,为广大求职者创造一个安全、放心的求职环境。同时,也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求职安全,共同防范诈骗犯罪。
某医疗科技公司所属系统存在漏洞,致使系统大量个人信息数据发生泄漏被境外IP访问窃取。
2024年10月14日,据网信上海报道:近日,上海市网信办接到线索,反映属地某医疗科技公司所属系统存在网络安全漏洞,致使系统大量个人信息数据发生泄漏被境外IP访问窃取。针对这一问题线索,上海市网信办立即赴涉事企业开展现场核查。经查实,该企业的确存在数据泄漏问题,暴露出公司未能履行好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保护义务,上海市网信办依据《数据安全法》对该公司予以立案调查。
通过调查核实:涉事医疗科技公司为民营医疗机构,主要从事医疗领域教育培训的技术开发服务,涉事系统为该企业内部生产测试系统,部署于云服务平台,系统数据库内存储大量个人信息数据,包含姓名、单位名称、所属省市、所在乡镇/街道、手机号(已采取加密措施)等。该系统未采取有效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存在未授权访问漏洞,网络和数据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网络日志留存不足6个月,造成数据泄漏被窃取,违反了《数据安全法》第二十七条规定。针对以上违法情况,上海市网信办依据《数据安全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对该医疗科技公司给予警告,并处以罚款的行政处罚。数据安全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企业在开展数据处理活动中应当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保障数据安全。医疗行业机构及相关企业因业务需求,需要收集存储大量医疗人员及患者相关个人信息等敏感数据,一旦泄露或被非法利用,容易导致人员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甚至会危害到人身、财产安全,因此,企业更应该遵守法律、法规,诚实守信,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切实履行好数据安全保护义务。下一步,上海市网信办将依法持续加大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领域执法力度,依法打击各类违法行为,切实维护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合法权益,进一步营造安全稳定的网络环境。
文章来源 :公安部网安局、安全学习那些事儿
精彩推荐
乘风破浪|华盟信安线下网络安全就业班招生中!
【Web精英班·开班】HW加油站,快来充电!
始于猎艳,终于诈骗!带你了解“约炮”APP